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非遗技艺在乡村落地生根,近日,学院“孔韵衢风”实践团走进衢州乡村,开启了一场以“南孔文化与农村非遗融合”为主题的实践调研,用青春力量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。
衢州是南孔文化的发源地,素有“东南阙里”之称。实践团成员首站来到“衢州孔氏南宗家庙”,学习庄重肃穆的“南孔祭祀仪式”,感受儒家礼乐文化的深厚底蕴。团队成员还采访了当地文化学者,听他们细数南孔文化在衢州的传承故事——从南宋年间孔氏南渡在此扎根,到如今祭祀仪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;从家庙匾额的变迁,到乡村里“耕读传家”的民风延续。被采访学者提到,南孔文化早已融入衢州的肌理。南孔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纽带。
在衢州乡村,实践团成员深入走访非遗传承人,学习“农民画、剪纸、竹编”等传统技艺。农民画传承人指导大家用明快的色彩勾勒乡村生活,剪纸艺人展示了将孔府建筑、儒家典故转化为镂空图案的巧思,竹编师傅则手把手教学,让细长的竹篾在指尖变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器皿。
走访中,团队也发现了现实困境:部分非遗技艺因传承人老龄化面临断代,乡村文旅开发中文化元素运用生硬。经过深入探讨,实践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,联合当地政府开展“非遗+校园”合作,组织传承人进校园授课,培养青少年兴趣;深入挖掘南孔文化与非遗的内在关联,打造“故事化”文旅产品(如非遗手作体验结合孔子典故讲解);邀请专业团队指导,将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民宿、文创等场景,避免形式化堆砌。
“孔韵衢风”实践团的探索,不仅让千年文脉有了更鲜活的表达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动能。未来,这份融合创新的火种将继续燎原,让南孔文化与农村非遗在新时代的乡野间绽放更绚丽的光彩,绘就一幅文化兴、乡村兴的美好画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