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文化

学生工作

我院“青衿耘智旅”实践团赴文成县开展“双百双进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

发布者:  时间:2025-08-06 11:35:30  浏览:

为响应国家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,深化青年学子国情认知,近日,我院“青衿耘智旅”实践团赴温州市文成县,开展浙江省“双百双进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师生们带着“知屋漏者在宇下”的问题意识深入浙南山区,通过深度访谈、座谈、观察、体验等方式,收集一手资料,梳理总结文成荒野茶在生态保护、产业发展、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推动共同富裕方面的有效经验与案例,深化对“共同富裕”内涵的理解,厚植乡土情怀与社会责任感。

实践团首站抵达文成翼旅智库文创园,拜访文成县政协常委胡雄兵。在品鉴荒野茶的过程中,胡雄兵讲述了其活化历程。文成县作为山区海岛县,高山云雾与荒野生态孕育了珍稀老茶树资源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“农业学大寨”时期,当地茶园面积曾高达31500多亩。后因人群迁徙、采摘困难、自然灾害等原因,老茶园沦为荒山,沉寂数十年。

转机始于共富初心。2023年,胡雄兵带领“共同富裕小分队”聚焦荒野茶树,与11个村落开展结对活化,以村干部为纽带,动员留守老人参与采摘,增加本地产值与个人收入。沉睡的荒野茶资源被唤醒,成为县政协关注焦点。随后,县政协联合县茶研会、文成贡茶联盟及社会茶爱好者举办主题茶会,共商开发事宜,最终敲定品牌打造与推广计划,文成荒野茶正式面世。

随后,实践团转战文成荒野茶旗舰店,向文成荒野茶研究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毛振甫访求“共富经”。作为技术“一把手”,毛振甫强调对工艺的精益追求是荒野茶脱颖而出的关键(曾获温州特色茶艺及创意茶饮大赛佳绩)。访谈揭示了荒野茶独特的品控:一年一收,严保茶青质量。公司特意延后收茶时间防混杂,并对采茶人集中培训,严格执行“两叶一芽”标准。在决定口感的储存与炒制环节,公司特邀福建制茶大师指导,精准把控茶干湿度与温度。毛振甫还现场演示闻茶、泡茶手法,指导成员制作茶汤,让成员切身感受荒野茶魅力。

实践团通过访谈了解到,荒野茶销售策略依质量、价格、目标群体动态制定:顶级茶年产量仅10斤左右,主攻高端伴手礼市场;中档茶产量较大,用于平价伴手礼及政府公务供应;针对年轻群体,新开发便捷精美的小包茶系列,满足不同需求。

直播是重要销售渠道。实践团成员提前策划,观看多场荒野茶直播,精心编写包含旅院、青春、乡村振兴、共同富裕元素的直播手册。经公司同意,他们使用官方抖音账号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。成员们运用痛点放大、即时互动等技巧,分享调研见闻,展示荒野茶魅力,成功将其推广给更广泛受众。

深入荒野茶生产基地是实践团期待已久的行程。茶园内,荒野茶树随风摇曳,清香四溢。茶农雷先生热情招呼成员,自豪地介绍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如今井然有序,留守老人也有了工作。作为金牌茶农,他现场开设“采茶培训课”,成员们亲身体验了“一芽两叶”标准采摘的不易。

参观生产车间,贯穿始终的品质管理令成员印象深刻。从鲜叶到成品,每道工序都是对时间、温度、湿度的精细把控。胡雄兵阐述了公司的品质管理规划:当前利用毛振甫名下具备SC认证的工厂实现标准化生产;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文成荒野茶生产标准,吸引更多茶园、茶农茶商加入品牌,推动产业长远发展,拓宽共富之路。

实践团随后调研了文成荒野茶主题民宿。民宿依山傍茶园,女主人正向研学团队推广文成非遗“扎染”。她定义民宿宗旨是让游客近距离接触茶文化、体验非遗、爱上文成,同时增强本地人的家乡自豪感。民宿内设有销售点,方便客人带走茶香。据了解,荒野茶在全县多地设有销售点,部分采用无人值守模式,扫码即可自助购买,最大化销售效益。

此次实践是探寻文成荒野茶文旅产业生态圈构建路径的宝贵经历。通过低成本活化废弃生态资源,以荒野茶为核心,政府、商业组织、社会组织和群众协同发力,构建文旅产业生态圈。这一机制破解了山区“分散经营难成规模、单一主体能力不足”的困境,实现产业链收益共创共享,加速文成共富进程。荒野茶开辟的新“茶道”,将共富光芒播撒进村民心中,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“金山银山”,为浙南乃至全国山区提供了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范本。

下一步,“青衿耘智旅”实践团将撰写调研报告、制作视频,从青年学生视角为文成荒野茶发展建言献策,让更多人了解其故事,助力荒野茶在更多山野传播共富密码。